《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1-12 13:29:18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浙教版《小快乐生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角的正确判断。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学具:三角板、小棒、纸条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智障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两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红领巾上的角为例,质疑:红领巾为什么是三角形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角。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三角板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2)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是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想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是小老师: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我是小医生:判断角;

3.我是小法官:数角。

(二)拓展练习:

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用小棒搭角或纸条折成角,让学生在玩中形象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

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问学生:“用剪刀剪去一个角后,这张纸还剩几个角?”接着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并拿出学具剪一剪。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六、说教学反思。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 ……此处隐藏30441个字……,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