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1 22:05:13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飞向月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1

一、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本节课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如:在课题中寻找问题、在课中寻找问题、在课堂结尾寻找问题等,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文体介于新闻报道、科学小品之间。课文介绍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经历,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发现本班的孩子平时较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认字11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着”。

2.继续练习自读提问题、区别处理所提的问题。

3.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并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

继续练习自读提问题、区别处理所提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问答法、默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教学法、研究法、自学法

六、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多媒体展示、小组学习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登月的资料

3.学生预习课文,完成摘录笔记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月亮美吗?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文字描绘下这令人向往的月亮,谁能背出几句?(生背)

2.师:多么美的诗句,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神秘的月亮心驰神往,渴望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其实,这个梦想,早在1969年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宇航员登月的过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所教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伊始,展示月亮图片,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诗句及教师的引导语,力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习场”,使学生较快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质疑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板书。

2.师:看来,同学们对月球充满了好奇,提出了很多问题,一起来看看,哪些问题一下子就可以说出答案?(师擦去)哪个问题大家最感兴趣?根据预习,你觉得哪个问题是课文重点要讲的?

3.师小结:同学们,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与课文重要内容的关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就重点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从课题中提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再对课题进行推敲,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结构。课一开始就设下悬念,可以吸引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书,使他们的脑子积极、主动地围绕课题转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文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预习了,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时做的摘录笔记,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课前没有解决的生字词,可以跟同桌互相学习一下。

2.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摘录的重点词、优美词?你为什么摘录这些词语?你能读一读你摘录的这些词语吗?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觉得哪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提醒大家一下。

3.师课件出示生词,全班齐读。

4.课文主要讲什么?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5.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像这样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并且做到语言简炼。

6.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谁能根据“升空——途中——月亮上”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主提问,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做批注,并提问题。

2.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对于这部分,你有什么问题吗?

3.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其分类,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扣题质疑,学生有了读的兴趣,这时让他们带着题疑反复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这一方面使他们在读中解疑,另一方面也为产生新的疑问而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或从文中关键内容上设疑,或从语言运用上设疑,或从课文疑难上设疑。】

(五)在课堂结尾寻找问题

1.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又有什么问题新的问题了吗?

2.引导学生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3.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共同来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中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疏理、归纳出更月价值的问题,使课尾的质疑为教学发挥更大的效益。】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课件演示登月实况)

2、师: ……此处隐藏7163个字……苏教版语文第11册的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上月球的经过,并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这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登上月球后的喜悦心情以及人类开发利用月球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气魄。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由于学生现在的生活与文章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太空走一走,月球上看一看,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宇航员、宇宙飞船及太空的真切理解。

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月球之迷,人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历史、探索工具和宇宙之迷和课文的朗读等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网络教学为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在网络环境中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更好地培养阅读、筛选、获取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学生收集资料,以启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为主线,辅以讨论式、协作式,个别辅导式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情境创设→问题导向→自主探究→查询信息→探索思维→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拓宽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拥有者、权力的象征者,而是一个领航者、组织者,是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通过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教师组织、调控、纠正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了解人类第一次飞上月球及现代宇航事业发展的有关资料,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登上月球后的喜悦心情以及人类开发利用月球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气魄。

3、运用网络查找、阅读其它人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历史、探索工具和宇宙之迷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现在的生活与文章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太空走一走,月球上看一看,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宇航员、宇宙飞船及太空的真切理解。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我准备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让网络资源为学生所用,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来完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建构者,虽然他们对于月球的有关知识掌握得并不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并不太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比较积极。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交流达到知识互补,并让学生通过BBS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学习交流,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知识探索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上课伊始,就通过多媒体出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这有利于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看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生活工作的录像,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已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于是就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重点内容的学习了。

二、依托网络,自主探究:

(一)自主学习

在重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对宇宙飞船是如何在太空中飞行的比较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可能对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比较好奇,也有的同学可能想对月球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等等,这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上网指导,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如:可以一个人独自学习,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你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去“论坛”中交流交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接着在专题网页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探究活动。

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点击、浏览的过程中可以较全面地欣赏到一些图文,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更丰富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另一方面,知识也可以以积极的状态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可以长时间的保持而且还会越来越浓厚,这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其间教师只需巡视给予一定的指导或对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很好的体现。

(二)交流讨论:

在学生充分探究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把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说一说,并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出来)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两个目的:A.了解学生探究的成果,体会教材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B.有效地训练学生组织语言、读说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第一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后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上网学习,更进一步地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把学习的空间更大限度的拓宽。教师引导:“神秘的宇宙的确奥妙无穷,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请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制成电子卡片,并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这时候可以告知学生一些网址或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上Inter网,去了解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于航天科技及宇宙奥秘的知识。临下课前几分钟左右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卡片,交流学习成果。

现在的教学观是大教学观,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时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