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9 04:53:23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1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问“陶校长是谁?”“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接着, 我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了解了陶行知校长对同学的关爱以及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本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以我觉得不宜打乱原有顺序进行教学。文章第二、

三、四、五这四个自然段的结构很相似,都是按照“问的是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我主要是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四、五这四个自然段以学生自主读悟、相互交流为主。在理解“四问”中的.“怎么办”时,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因此我主要用一些鲜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说明的道理,效果较好。比如在引导理解“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怎样是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谈得很多,也很好。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比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此外,还有我的教态不够亲切,使用的语言不恰当,不符合儿童的语言要求。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2

本文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形式的文章,不免感觉陌生(连第一自然段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向学生讲授了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并很快帮助学生理清了自然段。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环节更不是什么难事儿。学生因为先前已经分了层,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的。

但是,课堂上总感觉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太高,可回答问题的含金量感觉太低。课后思考: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顺理成章的课堂更看不出学生的智力差异。看来,教学永远存在缺憾!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3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和经验不足,我将“四问”这一整块拆零为一个个单一的问题去讲,使整个整体感知部分显得零乱,没有条理,自然也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随后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两个环节里,我分别提出了“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哪一问做的比较好?”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每天四问”的理解。起来回答的学生都答是很不错,但由于我没有即使给予学生鼓励,使得教学气氛并不活跃。

作为一篇演讲稿,内容很有针对性,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很具有现实意义。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在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针对班级和本人实际也设计了每天四问:

第一问,当天的作业有没有完成?完成了,质量如何?

第二问,上课认真听课了没有?听了,有没有动脑筋回答问题?

第三问,今天我有没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了,有没有好的表现?

第四问,今天我有没有担任学校、班级的管理工作?担任了,有没有完成,完成的质量又如何?

我想这样做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只有让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了,学风正了,才能真正地让自己和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4

《陶校长的演讲》是一篇政论文,围绕“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每天四问展开说理,以此达到激励、鞭策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上过第二教时,自己觉得没有把握住文本的重点、难点、特点,生怕学生理解不到位、不透彻,进行了逐词逐句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琐碎而凌乱,块状教学结构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难点未凸显。

对文本的特点重新研究之后,总结了如下改进建议:

一、抓住大目标,放弃小目标。文本要求对课文进行复述,这应该是教学的大目标。因为文本是政论性质的文章,不讲究面面俱到的逐词逐句的理解,而重视的是文本总体精神和内涵的把握。教学时,应围绕“复述”这一目标,找准四问的切入点,按照“了解每问内容→理解每问大意→复述每问内容”这一流程操作,抓大目标的实施,丢弃琐碎的讲解,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二、找准每问的切入点。一问“问健康”,要抓“生命之本”作为理解的切入点。“本”是何意,“为何是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健康第一”的`观点就呼之欲出了。

二问“问学问”,要抓“造福于社会”。“学问怎样造福于社会,又怎样使学问取得进步”,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二问的意思就明了了。同时,理清了二问的层次,为有条理地复述打下了基础。

三问“问工作”,要抓“责任心”。讲清“怎样培养责任心,为何要培养责任心”两个问题,三问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问“问道德”,要抓“公德”与“私德”。明确学习与做人的关系,领悟做人和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找准每问的切入点,才能促使学生快速理解,为复 ……此处隐藏3924个字……陶校长的演讲》。说句心里话,从开始准备的那一刻起,我就对教学内容产生了许多的困惑,除了读后就可以知道的“四问”外,还需要我教给学生什么?教学内容的构建问题再一次横在了我的面前,以至于开始上这一课的时候,我还是惴惴不安,当一位教师面对着一篇文章时不知如何下手时这种感受就会非常强烈。

文章的内容不需要过多的关注,那么唯一可以追问的就是文章的形式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演讲稿,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文学样式,它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讲为主,二是演为辅,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文字信息,讲的.内容和形式自然是关注的重点。既然是演讲,必然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每天四问”,这在第一节中就被开门见山,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让我沿着这个思路,和学生一起理清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提出主题——具体阐述——总结全文。这是理解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演讲形式的过程。

形式的问题解决了,思想性还是不能忽略的。我给学生出示了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两年多年前,曾子就说了,他每天都要反思自己三个问题,一是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二是和朋友相处有没有做到诚信?学习到的东西有没有得以温习?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正所谓“独善其身”,而陶校长所做的这个演讲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是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一个表情严肃而又和蔼,激昂而又深情的陶校长。这样的谆谆教诲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践行!

这觉得这样处理比单纯地让学生逐词逐句地去读课文、老师单纯地去讲解分析要好得多,一是它注重了对文章主体语言形式的关注,对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二是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界,找到了“四问”的历史支撑,使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厚重感,而这又恰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如果说还有不足的话,那就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陶行知的了解还局限于一个干瘪的文字罗列层面,没有更为生动和贴近的东西,陶校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这样的演讲,自然有它的时代的影子,而这我远远没有涉及。

二、对典型文本的遣词形式没有关注。演讲应该用的是口头语言,没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与书面语言进行比较,这实是一种失误。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13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了陶校长,走进教室,我问问我的孩子门:“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随即抛出我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我当即表扬了他们,接着引入课文:“陶校长也想告诉我们呢!”然后,我让学生读课文,并且思考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这样,整篇文章的脉络就很清楚了,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我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请学生来讲解,他们的.讲解很平常,很容易懂,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很和谐的。这篇课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具有很深的启发性。在教学中,我也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课堂中朗读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掌握程度的一种体现,课文内容把握深了,他们读的就很投入,很到位,反之,是读不出什么味儿的。我们应该在课堂多培养孩子朗读能力,这样,其实也能看出孩子在课堂上是否集中,他们的朗读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那教师在课堂就能把握得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问问他们这四个问题,我发现,这样的问很能让孩子促动,激发他们互赶互超的劲头,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这样坚持每天问问他们进步了没有?

让他们每天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成长!我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去思考,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孩子更用心的学习,如果我们都在这样去做,我想,孩子都会有更好的发展的。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14

本文结构鲜明,“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顺序一目了然。然而对于演讲稿,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向学生讲授了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礼仪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并很快帮助学生理清了自然段。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第二课时,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问,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的`。但是对于文章中的几个句子的理解似乎有难度,如“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等,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广泛的。

本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每天四问”,文中的“四问”结构相同,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让我沿着这个思路,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除了陶校长的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一问自己什么?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尝试续写一段,你打算问自己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谈到了很多:运动、自信、作业、宽容等,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辜负陶校长的殷切希望,让演讲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呢?我要求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从今天开始,就这样多问问自己,要实事求是,说真话。总之,要努力像陶校长所说的,学做“真人”。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15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是陶行知校长围绕“每天四问”做的一个演讲,本课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每天四问”,然后就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具体的讲述,最后做出总结。同学们读完两遍课文以后马上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给文章分段了。但要上好本课却不容易,在导入的时候,我与学生一起诵读了一课一练上陶行知的几句话,并且与孩子一起体会了那几句话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另外,课文条理清晰,文章第二、三、四、五这四个自然段的结构很相似,都是按照“问的是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于是,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但是,如果每段都由我来讲,学生们肯定会听得没有意思,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教”(导读“问身体”一段)——“扶”(导学“问学问”一段)——“放”(自学“问工作、问道德”两段)的方法,努力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解“四问”中的“怎么办”时,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因此我主要用一些鲜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说明的道理,效果较好。比如在引导理解“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怎样是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谈得很多,也很好。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