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31 00:35:16
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反思1

上完今天这堂课后我才知道我们的合作学习是多么地重要,这两天学习的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在前一堂课我以为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自己带了教具,把它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自己就在位置上观察讲桌上的物体的形状,结果到课后作业时我发现效果不好,到了第二堂课,我觉得拼搭并观察物体是挺难的一个内容,于是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学具,在课上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自己拼搭物体,并让他们观察讨论,学生们都很乐意去做,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当时我也深入到各小组去察看情况,发现学生们都非常投入,最后反馈时,发现学生们也都明白了,效果真的不错。

不过我知道我们课上的合作交流,不能盲目运用,我们得运用到关键地地方,比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做起来比较麻烦的题目等等。

数学教学反思2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快速成长的有效而必要的环节。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应变能力、评价总结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意识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学是一门后悔的艺术,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后悔,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这学期,作为一个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可以说有得有失。在教学岗位上,我既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对于新老师来说,我对教学知识不熟悉,所以课堂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我课前积极查阅资料,听老教师的课,每一个知识点都仔细斟酌。例如:

(1)新课程的引入如何做到承上启下,富有创造性?

(2)多媒体教学方式如何最大程度地帮助教学?

(3)板书的设计如何清晰有条理?

(4)采取了哪些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6)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深入挖掘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和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重难点,结合实际(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际)的前提下,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准备。在三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最后,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和学生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目标。

但是,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比如课堂上对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是略显不足。有时候因为讲的慢而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时候因为讲的快而错过了一些教学内容,需要以后改正。有时候整个课堂设计不太合理,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有效性不好。有时,教学设计过于理论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共鸣和兴趣。

总之,青年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的有效经验,修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思考就是生活,思考是深刻的,思考是透彻的,思考是新的,思考是新的就是进步。教学反思的过程是青年教师巩固专业素养、积累教研资料、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成长过程。

数学教学反思3

根据数学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教师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0,充分理解、体验0表示“什么都没有”“开始或起点”的实际意义,本节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的目标。所以这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几项活动:

活动一:看,准确地找到探究的起点。

一看——认识0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0)你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0来表示?

生1:鸡蛋。

生2:……

在探究教学之前,教师在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积累,

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准确地找到探究的起点。

二看——理解0的意义1: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出示盘子)盘子里有几个苹果?

生:2个。

师:拿走一个

生:一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

师:谁来变魔法,让盘子里可以用0来表示。

生:拿走盘子里的苹果。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感性的材料,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去认识、去理解0的含义。

活动二:听,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

出示两个盒子,两生上台分别摇盒子,其他同学猜用几来表示。

1、一个

2、0个

让学生多种感官动起来,体验0的含义,是学生想象能力的挑战和锻炼。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活动三:找——理解0的意义2及数的顺序

师: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学具:尺子,找找0。(生找)

师:在这里的0表示什么?在这里表示起点,(电脑点出0、1、2、3、4、5),0在数字里最小,在数字的前面。

师:还可以怎样排列?

生:从大到小。

虽然学生找到了0,但不一定理解,在这里,老师的讲解恰倒好处。为学生解决了探究的疑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得到充分的体现。

活动四:跳远比赛——加深理解0的意义:表示起点的意义

老师带大家看一场小兔跳远比赛,(起点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不公平

师:(出示相同的起跳线)这个起跳线可以用几来表示?

生:0

师:0在这里表示起点

使学生再次了解自己的学习伙伴,对0的意义的研究地更加深入与透彻,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重建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探究过程更加完整与精彩。

整节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更期待着它能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 ……此处隐藏5937个字……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数学教学反思13

想了很久,折叠这一课下来了,感觉挺难的。这门课设计为活动课,课堂组织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规范。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材第39页“做一件事”的处理比较粗糙:学生先思考判断,再折叠验证,然后闭上眼睛回忆折叠过程。

这一步“回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空”的概念,但我真的不在乎学生是否回想。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平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简单好的步骤?第二次上课,我引导学生先设置一个“中心图”,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将周围连接的小方块(或长方形)最多的图形设置为底部,然后依次折叠“中心图”周围的图形。“中心图”上面是背面,下面是正面,左边是左边,右边是右边,最后一张是上面(如果两边都没有人,当然不会折叠)。这种折叠顺序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让他们有目的、有秩序地思考。这样,教学难点在这里被突破了,课堂更有效了。

数学教学反思14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本事、确定推理本事、概括本事的发展帮忙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头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本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所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到达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能够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并且能够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教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资料,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本事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

一个生动趣味、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够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本事。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反思15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游戏乐园(照相),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即是否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区别呢?

《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