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1-24 04:53:10
三字经读后感集锦15篇

三字经读后感集锦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1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2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还不错”,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对谁都尊重,因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教养和能力。无论生活、工作、学习中无一不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如工作中尊重同事、患者,礼貌待人,晨交班对患者的一声问候,翻身时及时为患者盖一下被角,夜间巡视轻柔的开门,操作失败的一声歉意等等,既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又体现着我们的素质和教养。

心中有爱才有度,爱人先爱己,责任先问心,心中有爱,人生何处不花开?内心有阳光,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黑暗。

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三字经读后感3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教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教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一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一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教师,感激你让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期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提高,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4

今天看了一本叫三字经的书。同学们,你们都很熟悉三字经!今天我就给大家背一段。

昔孟母,择邻,子不学,断机织织。同学们,让我给你们讲讲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山脚下,因为人们总是把坟埋在山脚下做葬礼,所以孟子也模仿坟人做葬礼。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镇上,邻居是屠夫。屠夫卖肉,孟子学会了卖肉。孟母想了想,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跟着学生学习。有一天,孟子从学校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怒之下,拿起剪刀,剪掉机器上的线,教育孟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子这样做是错误的吗。过去,有些家庭太穷,没有钱上学。事实上,这些人真的很想上学。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他们终于成为了有用的人。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有些学生不想读书。现在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成为未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它的故事是: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孙,东汉时期的作家。他有七个兄弟。当他四岁的时候,他懂得谦逊。有一天,别人给他家送了一篮梨,孔融很自觉地把大的放在一边,挑了个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哥哥比我大,吃大,而我是弟弟,吃小。大人们接着问:你还有个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想吃大吗?他说:我比他大,更要让他走。”

同学们,我们都要像孔融一样学习,把好的、大的给比我们大的兄弟姐妹。这样,我们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5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要读着本书,每一句都是三个字,后面还有小故事呢!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小故事是曹操之子,就是讲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曹冲,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但是性格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和教育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

第二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小故事是唐寅学画的内容是明朝有个画家叫唐寅,他和他的师傅沈周学画画,学了一年,唐寅觉得自己画的很好了想回家,后来他发现师傅比自己画的还好,就不想回家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还要专心,才能学好。对于我来说专心我有了,可是坚强的意志力我还差一点点。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很喜欢这本书。

三字经读后感6

《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读后感觉很有收获。

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简洁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此处隐藏1589个字……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要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了解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

三字经读后感11

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吧!《三字经》里有两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孟子的母亲曾为了他有一个学习的好环境而搬了三次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割断子织的布来教育他。就因为这样,孟子才明白什么是半途而废,才可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学家。

像孟子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诗仙李白,他小时候很聪明,而父亲却一天到晚让他读书。有一次,李白看见父亲不在就偷偷溜出去玩了。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粗又大的铁杵,在河边的`石头上使劲地磨着,李白便觉得十分奇怪,好奇地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把它磨成绣花针”。老奶奶边磨边说。“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呀!”李白惊讶万分。“只要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磨成的。你们读书也不是一样吗?”老奶奶笑了笑说。李白听了,心里不由一动,马上回到书房,专心地读书来。最后,李白终于成了历史有名的诗人。

还有很多名人因为小时候贪玩,而领会到一个一个的道理。虽然我们不会像孟子和李白一样逃学,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2

在炎热的夏天,我会伸开双臂,让茂盛的树叶遮住强烈的阳光,还大地、人们一片清凉;“谢谢,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还是谢谢你。然后在书桌的桌面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台灯,旁边有一个绿色的按钮,只有按一下,小台灯就亮了起来。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而我的周围也变成了茂密的树林?

教之道,贵以专……”当我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饱含深情地朗诵三字经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迪。在整篇当中,我最喜欢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它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人与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习惯、行为却相差很远。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后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贫苦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受人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脆弱。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啊!同学们,三字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永恒的经典吧!六年级二班周劲松

三字经读后感13

读书有法,开卷有益。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充实,读书可以令浮躁的生活获得宁静。读书也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获得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怎样读,用什么方法读,只要适合你自己就好。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知识、常识,形成品格习惯。努力做到知行统一,也就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习的任务也增多了。那么大家为此准备好了吗?一个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形成一定的,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每日周而复始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明日复明日。即便我们只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同学,我们也要去体会坚持的'意义。

比如,现在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课后服务的工作,七班一部分同学选择在学校上课。那么我们就应该抓紧这个在校的时间,努力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再适当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那样读起来也会更轻松,不是吗?

希望同学们从读书中获取成长的养分,而不是仅仅看个热闹。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做一个自律的人,为自己树立目标,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不要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找借口,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你自己成长不是吗?所以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在行动努力的时候也会更明确。

三字经读后感14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别深刻。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15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就开始学三字经了,每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讲一段,再让我背一段。日积月累,差不多一年,我和爸爸把一整本三字经看完了,也背熟了。

三字经的特点是每三个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特别容易记。这本书讲了很多内容,有历史,有读书的'方法,著名的人物,还有自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些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上面用三到十的数,表示了天文、人文、地理、术数、植物、动物、感情、音乐……等各方面的内容。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三字经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呀!

《三字经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